演員系統
自我觀照
生物機械論
BIOMECHANICS
從劇場美學走進生活日常,看似遙遠的路途,
此起彼落,流連忘返。
原來,
迴響重重,咫尺之間。
然後,有了我們。
徹 底
文|張可兒
我總納罕能否透過《The Âtre》,去拓闊排版書籍和導航每期卓劇場想要探尋的主題的可能性。編輯一顆鼓脹的心,重甸甸的跌落到紙張文字設計排版角度顏色裡去,讀者們,您打算怎樣接住它?
今期《The Âtre》,徹底改頭換面。只是第三期,就來個徹底。徹底,重新併合添厚形塑思辯,不是不去探索探究探討風格,而是,我們編織一張網,希望牢牢捉住讀者的視覺好奇心期待預設後知。探知排版的可能性,是我們的 The Âtre Style。資源雖少,但想望遠大。自我感覺良好,是為了來日回頭,沒有遺憾。
今期的主題是俄羅斯戲劇導演梅耶荷德 Vsevolod Meyerhold (1874-1940) 所留下的演員表演訓練系統:生物機械論(Biomechanics)。台上的動作、情感、意圖等都經過一一分解,再注入想像力和情感去放大縮小側面直視凝視角色。角色有多少恨、纏、愛、怨,都經過連番瓦解凝聚跌盪,最後為求精準地呈現。
是次欄目文字精彩依然,集結本地、台灣、新加坡的劇場工作者和業界朋友撰文。設計方面,我們並置融合對照(隨您使用任何字眼)澳門插畫家梁倩瑜Sandy 恬靜深遠、耐人咀嚼的插畫,及攝影師 Denz Calangi 濾過澳門街道人物的喧囂的攝影作品。
如主題,他們分解凝聚跌盪,今期不是要款擺睥睨世俗的姿態。思想悠轉,其實大家都在同一條道路上。
歸零的重量
文|黃子翎
(台灣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聯合藝術總監)
最近,因為一位曾在優人神鼓一起工作過的老友離世,讓我想起了十年前在山上生活訓練。山上的日子很清靜,「自我觀照」是山上訓練最基礎的基本功。在走路時、在舉起水杯喝水時、在聽見風吹過樹梢時,
坐著,就是坐著
站著,就是站著
看著,就是看著
聽著,就是聽著
中午休息躺下時都盡可能練習清醒的睡眠。
山上真的很安靜,鼓聲、跑步聲、訓練聲、蟲聲、風聲、雨聲,團員間彼此很少交談。大多數的時候,我會盡可能打開身體所有覺受去觀察師父和師兄姐的行、住、坐、臥。在訓練跑山、翻滾、走路時,全身專注去感受環境和身體的流動。在擊鼓練習,靜下心聽見自己和集體的鼓聲質感、呼吸產生的共鳴。總會在某幾個片刻,當大家呼吸與意識在一起時體驗到「合一」的共振。
後來,我離開山上開始創作、教課 ⋯⋯
(全文可在紙本閱覽。)
想像力練習
文|葉嘉文
(澳門卓劇場聯合藝術總監、
Feldenkrais Method ATM® 課堂認證導師)
最後,還是比原定的下課時間延遲了差不多一個小時。
從二零二一年起,教學已經快十年了,語言上的障礙也總算克服了不少;但每次在課堂完結後,同學們總像是有分享不完的經歷似的。
我也樂於慢慢的、細心的去聆聽每一位同學的分享 —— 不單單是因為這是我的工作,而是我知道,學習對每一個人來說,有多重要,有多珍貴;更重要的是,每一個人的經歷都應該要被尊重。當然,這些意義都不能撫平伴侶責備的眼神:「又咁長氣!」
我說不用太緊張,Jane 是從我剛開始 professional training 時已認識的好朋友,也是個成熟的人,就當是家人來訪便可以了。「Ciao!」、「Ciao!」、「Come stai?」、「Bene!E tu?」。
就算天色因冬日而早已變得昏暗,但她的眼睛就像是初升的陽光那樣,對我們這個新工作室的每一處都很感興趣⋯⋯(全文可在紙本閱覽。)
黑熊追殺的演員鼻尖(節錄)
文|李邪
(新加坡自由劇場工作者)
// 《 前言 Otkaz 》
梅耶荷德的演員表演訓練系統 — Biomechanics。
它有各種不同的翻譯名詞 — 生物力學,生物機械論,有機造型術等。我很討厭 Biomechanics。
呵呵,但那是二十年前,初涉,懵懂也無知的我。
那時,只覺得好累啊。
毫無人性的操練,累到不可思議。
現在,學習並教授它近二十年,我愛上它。
它是我不可分割的劇場伴侶。我想起了恩師 Gennadi Bogdanov 在一個訪談中說,
當他了解,也內化時,才深深感到一個演員無限實用的喜悅。我不想從學術上去闡述梅耶荷德的 Biomechanics。
有興趣探究學術的,可以從網絡書籍,搜索到林林種種的論述。
學術的洋洋灑灑,尤其是沒有親身實踐過,我想,究竟只屬於腦袋裡的理論。有時,我甚至不知道要用哪個翻譯名詞,才顯得正統。
其實,還是用 Biomechanics 來得純粹,也直接。
Bio,就是生物。
Mechanics,就是科學運作,物理規律。
所以,梅耶荷德的 Biomechanics,就是如何自然地連結生物和科學。
再簡單地說,就是身體活動,都離不開科學的邏輯。
更簡單地說,人如何擠個屁出來,然後身心舒暢,都能用科學解釋。//了解肌肉失衡對身體的影響
文|周汶蔚
(台灣中國醫藥大學運動醫學系學士)
坐在辦公桌前完成一整天的工作後,身體有出現脖子痛?腰痠背痛?或者有發現自己駝背的問題嗎?肌肉緊蹦、不舒服,甚至是疼痛,已成為大多數都市人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不但影響工作表現,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相信大家都會用不同的方法去舒緩自身的肌肉問題,例如:按摩,伸展,滾筒等,這些方法看似能得到短暫的舒緩,但經過日復日的工作後,”問題”再次跑出來。要擺脫這個惡性循環,首先我們必須找到”問題”的根源。
在進入討論之前需要提及一個重要的名詞—肌肉失衡(Muscle imbalance),肌肉失衡指的是「兩側(前後、左右等)在長度、張力等條件上不一致」,而駝背,腰痠背痛,脖子痛等情況,也是肌肉失衡的其中一種反映;由Janda學者提出的上交叉症候群(Upper-crossed syndrome) ,發現有很多人的前側胸部肌肉群太緊,而相對的後側上背肌肉群太鬆,這就是肌肉失衡的其中一個例子。而肌肉失衡會帶來甚麼影響呢?當肌肉之間的張力不均,有些肌肉就會「更容易被使用」或「不容易被使用」。因此,肌肉失衡可能會導致有些肌肉容易使用過度、有些肌肉則被抑制或萎縮,最終造成疼痛、不適、影響表現等。而導致肌肉失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個人的生活型態(例如:長時間低頭 滑手機、長時間坐在辨公桌前工作、攤坐沙發等),不良習慣(例如:蹺腳、盤腿坐、彎腰駝背等)這些是可能造成肌肉失衡的原因。當我們日常生活中長時間維持這些習慣,單靠每天的十多分鐘的伸展或按摩,是不足夠幫我們處理這些”問題”的。
而要正視”問題”,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肌肉在長時間縮短的狀態下,大腦會以為這些肌肉不再需要這麼長繼而向肌肉發送訊息令其慢慢縮短,是因為大腦的『用盡廢退』的原則,越常用的肌肉或器官會越發達,相反地,越少用的肌肉大腦會認為身體不再需要就讓這條肌肉一直維持縮短的狀態,進而在我們的身體上會出現另一個生理機制—『代償作用』,當單側的肌肉處於縮短的狀態,在這狀態下的肌肉能夠發出的力量相對較少,而對側的肌肉要發出的力量相對要更多,才能順利完成動作。所以在長時間的『代償作用』下,這個部位的肌肉就會出現失衡的狀態,長時間讓肌肉做不擅長的工作就會增加肌肉的負擔,增加受傷的機會;此外,還有一個身體保護機制,就是在受傷的時候,身體為了保護關節,會將肌肉拉緊,讓關節在受傷的瞬間將傷害減到最低,而在受傷過後,肌肉會維持緊繃狀態一段時間,目的是希望關節周邊的軟組織(韌帶及肌腱)受到二次傷害,然後肌肉自此就變得緊繃, 關節也變得僵硬。
所以造成肌肉失衡的原因有很多,要找到原因的話建議尋找專業的物理治療師或相關的專業人士,他們會針對患者的問題而作出相關的評估,例如:測試肌肉的力量,柔軟度,動作的控制,關節的活動度等,作出正確的判斷後,定立運動訓練內容。根據美國國家運動醫學學院(NASM)的概念,處理有四大原則:Inhibition (抑制),Elongation(拉長),Activation(活化),Integration(整合),大概的意思是先把被抑制的肌肉放鬆,然後把肌肉伸展開,再把肌肉單獨地訓練以作喚醒此肌肉,再以一些動作性的訓練來整合身體,透過一連串循序漸進的訓練,基本上就可以解決大部分的肌肉失衡問題。
最後,造成肌肉緊繃的原因有很多,要先找到原因,才能對症下藥解決根本的問題,請記得尋求相關專業人士的協助,以免問題變得越來越複雜,導致傷害越來越嚴重。
更多內容 紙本限定
The Âtre 人物:塵雅靜的演員抽屜整理術
文:廖紫欣
The Âtre
編輯/推廣|張可兒
編輯/行政|葉嘉文
撰稿人/編務|梁奮佳、廖紫欣
編務助理|何芷遊、莫群莊、塵雅正
攝影|Denz Calangi
issue03 設計/插畫|梁倩瑜@sandyleongillustration
出版|澳門卓劇場 Dirks Theatre
資助|澳門文化局
聯絡我們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 不得轉載
© 2021